151-5699-6669

光阑孔径在显微镜成像效果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22-6-1 14:06:55 点击次数:0
光学显微镜数码成像效果,影响清晰度的因素很多,如:调焦的准确性、视力屈光度的校正、标本的质量、光线的弱、物镜的质量和感光片的解像率等。但是,还有一个影响清晰度的重要因素一一光镜光阑的孔径大小调节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了.使拍出的显微照片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而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聚光镜孔径光阑在显微摄影中的全部功能。因为人们往往把影响光学显微摄影清晰度的因素只归结为调焦、屈光度、标本质量、感光片分辨率和光线强弱等基本操作环节,而没有重视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到聚光镜孔径光阑大小对拍摄清晰度的影响。实际上聚光镜孔径光阑的作用不只是控制显微摄影光源的亮度,同时还具有控制所摄标本“景深”范围的功能。而正是因为人们忽视了这一点,当我们从高倍镜转向低倍镜拍摄时,常常没有按要求及时缩小聚光镜的光阑孔径至低倍镜所需孔径参数,至使低倍视野的景深不够,从而造成低倍物镜所摄照片清晰度较低的现象。

在使用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镜(如低倍、高倍和油镜)时,需要整聚光镜光阑的大小,以谴节视野光线照度,使视野的高度达到适合拍摄的要求。如,油镜的讪光量很小,使用汕拍摄时需廾大聚光镜光阑,以提高视野的照度;低镜通光量较大,需缩小光阑,以降低视野的照度。但是,聚镜光的孔径大小小仅直接影响显微视野的通光量,而还会直接影响拍扭照片的清晰度,所以,显微摄影仅的聚光光阑的大小不仅会影到向显微视野的亮度,同时也会影响显微视野的“景深”纵深清晰范围。

因此,当聚光镜孔径光阑开大时,显微视通光量大,景深较小(视野清晰度不够);当聚光镜孔径光阑缩小时,显微视通光量小,而景深变大(表现为视野清晰度明显提高)。

弄清楚了显微镜中聚光镜光阑的作用后,我们就不难看出,须随时根据不同放大倍率物镜的转换(如从高信镜转换为低倍镜),而改变聚光镜光闌的孔径大小,以能保正视野亮度,又能保正有“景深"(清晰度)。

聚光镜孔径光阑百径数的设置在专业书藉中都有记,见表1(第一行中相关豢数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书中介绍的光阑孔径数值参数偏于保守,还可以将孔径标准参数设置小一点,以求取得更大的清晰度。

于是,笔者根据显微物镜放大倍率与聚光镜孔径光阑的关系设计了一实验方案,摸索出显微摄影中.孔径光阑直径参数设置的最佳方案。

这一实验方案选择了低倍、高倍和油镜作为实验对象,并分别选用三种不同直径的聚光镜孔径光阑进行实拍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见取1中第二行中相关参数。而显微物镜与聚光镜光阑不同孔径参数分组设置的实验拍扌聂方法及结果见表2。

因此,如果用人于發倍的目镜拍摄,聚光镜的光匍孔径最好使用表1中的“书中介绍的孔径光阑直径”一栏的参数,这会损失些清晰度,但可避免出现很梧糕的黑。建议最好使4倍以下的低倍目馇,并适当缩小聚光镜孔径光阑。
从中可看出;《用低倍物镜拍摄时需要将聚光镜的孔径光直径缩小至0、2~巧之间“用高倍物镜拍摄[扌需要将聚光镜的孔释光阑直径缩小至0.56一0.0用油镜拍摄时需要聚光镜的孔径光阑百径廾大至1一工卜之间。@如果聚光镜孔径光阑直径过小,所拍摄照片虽然沽晰,但是照片上可能会出了光晕墨斑,一般细胞散在的涂片标本透光强,更容易产生光晕,需适当廾大些聚光镜孔径光阑。
从表2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光学显微摄影屮物镜放大倍率与聚光镜孔径光闌的参数值配合,应该比书介绍的参数值略小为好,见表1中第2行。

但是,也不能因追求大景深高清晰度向过多缩小聚光镜孔径光,从血造成在显微摄影照片屮出现光风.黑影。
从理论上讲,小管使用低倍、高倍或油镜,聚光镜的孔径光阑的参越小(即孔径越小),拍摄砚野的景深就越大,所拍照片的清晰度就越高,但在使川小同放大倍率的物拍摄时,聚光镜的孔径光阑也不是越小越好。例如,在用油镜时,物镜通光量很小,适当开大孔径光阑,曝光时间会达1至数分钟,甚至几十分钟,胶片会因过长的曝光造成曝光失误。此外,光阑孔径过小,在所摄画中会出现光晕,使拍摄的照片无法使用。
所以,我们在选择显微摄影仪的孔径光阑直径大小时,要兼顾显微视野的“亮度"和“景深”范围两者需要,取其折衷参数值。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51-5699-666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